Re: 台南畫家張炳堂先生訪問記
Posted: Thu Apr 07, 2005 1:46 pm
筆者問:我從1955年,王白淵寫的「台灣美術運動史」及1971年出版的《台灣省通誌學藝志藝術篇》(也是由王白淵主筆),看到戰後的1946年12月,顏水龍曾率領台南的年輕畫家,到台南市參議會辦過畫展,請問這個展覽,您有一起去嗎?
張炳堂:這件事我倒不知道,也就沒有參與,這時的顏水龍搬到台南公園西北角那裡去了。
筆者註:1971年,台灣省通誌中的藝文志,由王白淵主筆美術史的部份,因為王白淵在1955年的《台北風物》雜誌發表過有大量戰前戰後美術史料的「台灣美術運動史」。而顏水龍因為1952年出版《台灣工藝》一書,對台灣工藝有調查研究,故參與了台灣省通誌中的藝文志中的「工藝史」部份,詳見下圖。《台灣省通誌》是由台灣省文獻會主版。台灣省文獻會是常設機構,平時就在從事史料蒐集及史稿編修,而通誌一書約十年出版增修一次。
筆者註:台灣省通志後來陸續有他人增修,最新的版本中,仍可以看得到王白淵與顏水龍當年的文字。顏水龍在通志中的工藝史章節結構,顯然來自顏水龍自己的《台灣工藝》一書。
台灣省通志中的記載:
筆者註:這篇通志開頭所云:『台灣光復後,異族統治下的政治差別及民族歧視,全部廢除』,今天來看,全是鬼扯。這段不是王白淵所寫,是後人重修時所加。
筆者問:1945年戰後日本人離開,廖繼春搬回台中,1945-1949這段期間,顏水龍這時算不算是台南市的洋畫界的領導人?
張炳堂:沒錯。顏水龍在這段期間等於是台南洋畫,甚至台南美術界的領導人。
筆者問:從台南的美術發展史來看,1949年顏水龍從成大的教職辭職,搬離台南,這件事影響了台南的美術史;因為顏水龍的離開,使得郭柏川接了顏水龍在成大的缺,然後就是南美會的成立,因為如果成大沒有教授的缺,郭柏川或許就不會待在台南,幾乎就不會有南美會了。
張炳堂:你講得很對!不過歷史不能重來,假設性的事只能說說罷了。但顏水龍離開台南的確改寫了戰後台南的美術發展史。
筆者問: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台灣在日本時代出道的畫家中,幾乎都曾參加過台陽畫會,當然有人是參加後又退出,有人早參加,有人晚參加,像黃土水、陳植棋早在台陽成立前就過世所以也沒參加台陽;但我查過有三個日本時代就出道的台灣美術史上重要的前輩畫家一生中從未參加過台陽,一是倪蔣懷,他的輩份年紀比楊三郎.顏水龍大十歲,又主持礦業作生意,所以沒參加台陽;第二位是藍蔭鼎;第三位則是郭柏川。我認為戰後台南美術研究會在郭柏川的領導之下,能有這麼大的活動力,甚至可以說是台灣除了台陽以外最有活力的畫會,也撐得最久,到今天仍在;其中一個關鍵竟是郭柏川沒有加入台陽,使得南美會與台陽畫會間隱然有競爭關係。其實郭柏川與台陽的老畫家也都是幾十年認識的老友,有的是台北師範的前後期同學,或日本東京美校前後期同學;但郭柏川一生就是沒加入過台陽。請問當時郭柏川有禁止南美會會員加入其他畫會嗎?
張炳堂:你講得很對。郭柏川教授的確禁止南美會會員參加其他畫會,當然包括台陽在內,本來郭柏川與高雄的劉啟祥與嘉義方面的畫家要合組南台灣畫會,從嘉義以南到高雄,後來卻為了要在哪裡輪流辦畫展有了爭執,南台灣畫會就散了。我自己其實也是郭柏川教授1974年過世後才加入台陽。郭柏川與台陽中幾位老畫家也曾在當年省美展評審上有理念上的衝突(主要是楊三郎、李石樵)。事實上郭柏川1936年會離開台灣,到中國北京定居教書,也代表他的文化甚至政治上的信仰;他受日本教育,但卻對日本有很強的反抗意識,去北京之前,郭柏川在台南的公學校教書,就敢跟日本人嗆聲,去北京後因為是二戰日軍佔領,他懂日文但在北京不教日文,不幫日本軍方做事,第二任太太是在北京認識。這種認同現象在台陽畫會中的老會員中是比較少見的。又像郭柏川畫作簽名,標的始終是「中華民國」紀元,這種特色在同輩受過日本教育的前輩台灣畫家中,也是少見的。
張炳堂:這件事我倒不知道,也就沒有參與,這時的顏水龍搬到台南公園西北角那裡去了。
筆者註:1971年,台灣省通誌中的藝文志,由王白淵主筆美術史的部份,因為王白淵在1955年的《台北風物》雜誌發表過有大量戰前戰後美術史料的「台灣美術運動史」。而顏水龍因為1952年出版《台灣工藝》一書,對台灣工藝有調查研究,故參與了台灣省通誌中的藝文志中的「工藝史」部份,詳見下圖。《台灣省通誌》是由台灣省文獻會主版。台灣省文獻會是常設機構,平時就在從事史料蒐集及史稿編修,而通誌一書約十年出版增修一次。
筆者註:台灣省通志後來陸續有他人增修,最新的版本中,仍可以看得到王白淵與顏水龍當年的文字。顏水龍在通志中的工藝史章節結構,顯然來自顏水龍自己的《台灣工藝》一書。
台灣省通志中的記載:
筆者註:這篇通志開頭所云:『台灣光復後,異族統治下的政治差別及民族歧視,全部廢除』,今天來看,全是鬼扯。這段不是王白淵所寫,是後人重修時所加。
筆者問:1945年戰後日本人離開,廖繼春搬回台中,1945-1949這段期間,顏水龍這時算不算是台南市的洋畫界的領導人?
張炳堂:沒錯。顏水龍在這段期間等於是台南洋畫,甚至台南美術界的領導人。
筆者問:從台南的美術發展史來看,1949年顏水龍從成大的教職辭職,搬離台南,這件事影響了台南的美術史;因為顏水龍的離開,使得郭柏川接了顏水龍在成大的缺,然後就是南美會的成立,因為如果成大沒有教授的缺,郭柏川或許就不會待在台南,幾乎就不會有南美會了。
張炳堂:你講得很對!不過歷史不能重來,假設性的事只能說說罷了。但顏水龍離開台南的確改寫了戰後台南的美術發展史。
筆者問: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台灣在日本時代出道的畫家中,幾乎都曾參加過台陽畫會,當然有人是參加後又退出,有人早參加,有人晚參加,像黃土水、陳植棋早在台陽成立前就過世所以也沒參加台陽;但我查過有三個日本時代就出道的台灣美術史上重要的前輩畫家一生中從未參加過台陽,一是倪蔣懷,他的輩份年紀比楊三郎.顏水龍大十歲,又主持礦業作生意,所以沒參加台陽;第二位是藍蔭鼎;第三位則是郭柏川。我認為戰後台南美術研究會在郭柏川的領導之下,能有這麼大的活動力,甚至可以說是台灣除了台陽以外最有活力的畫會,也撐得最久,到今天仍在;其中一個關鍵竟是郭柏川沒有加入台陽,使得南美會與台陽畫會間隱然有競爭關係。其實郭柏川與台陽的老畫家也都是幾十年認識的老友,有的是台北師範的前後期同學,或日本東京美校前後期同學;但郭柏川一生就是沒加入過台陽。請問當時郭柏川有禁止南美會會員加入其他畫會嗎?
張炳堂:你講得很對。郭柏川教授的確禁止南美會會員參加其他畫會,當然包括台陽在內,本來郭柏川與高雄的劉啟祥與嘉義方面的畫家要合組南台灣畫會,從嘉義以南到高雄,後來卻為了要在哪裡輪流辦畫展有了爭執,南台灣畫會就散了。我自己其實也是郭柏川教授1974年過世後才加入台陽。郭柏川與台陽中幾位老畫家也曾在當年省美展評審上有理念上的衝突(主要是楊三郎、李石樵)。事實上郭柏川1936年會離開台灣,到中國北京定居教書,也代表他的文化甚至政治上的信仰;他受日本教育,但卻對日本有很強的反抗意識,去北京之前,郭柏川在台南的公學校教書,就敢跟日本人嗆聲,去北京後因為是二戰日軍佔領,他懂日文但在北京不教日文,不幫日本軍方做事,第二任太太是在北京認識。這種認同現象在台陽畫會中的老會員中是比較少見的。又像郭柏川畫作簽名,標的始終是「中華民國」紀元,這種特色在同輩受過日本教育的前輩台灣畫家中,也是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