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文:漸行漸遠漸芬芳—永遠的台灣紳士 顏水龍
Posted: Thu Dec 15, 2011 3:35 am
出處:典藏今藝術 12月號/2011 第231期 ARTCO
購買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magaz ... R030029503
文章網址: http://artouch.com/artco/story.aspx?aid=2011120911851
漸行漸遠漸芬芳—永遠的台灣紳士 顏水龍
李賢文
顏水龍│淡水晨曦 油彩、畫布 72.5x91cm 1975(圖│雄獅美術)
在四季不明的台灣,11月竟有31度的高溫與17度的寒夜。曾幾何時,厚重的皮沙發與進口純毛地毯,儼然成為時尚豪宅的代名詞,然而,此時我卻特別懷念起古早時代,家家戶戶都有的油潤竹椅與清涼籐家具。
那時候,普遍沒有空調,我們僅僅依靠手搖扇、電風扇與草編涼蓆去迎接整個炎炎夏日。那經過肌膚日夜潤澤的竹椅籐榻,年深日久,隱隱浮現出琥珀般的美麗色澤;事實上,竹木籐具,觸手溫和,且質輕價廉取得容易,是庶民百姓人人得而享有的台灣工藝材料;坐臥其上,自有一股清涼,沁人心脾。
在歷來台灣前輩美術家中,顏水龍先生是慧眼獨具的工藝教育家。他從嚴謹的學院教育,一路師從東京美術學校的藤島武二(Takeji Fujishima)與岡田三郎助(Saburosuke Okada),奠定他堅實的古典繪畫基礎與工藝裝飾之手作能力。而後赴法汲取西方思潮,在當時巴黎盛行的超現實風潮中,他獨鍾於外光派的古典芬芳。在他29歲的1932年學成回台後,空有一身好本領的顏水龍,為了生活走入了工藝研究這條路。
他先後任職手工藝推廣中心、草屯工藝研究班、實踐家專、國立藝專,並出版過經典專書《台灣工藝》(1953),對台灣原生材料與傳統工藝有廣泛而深刻的調查,並為台灣工藝之現代化帶來重大影響。
我常常想起當年企畫「前輩美術家專輯」時的心情,彼時,每期每位美術家的引介,就彷彿為台灣美術這塊巨大的圖像放進一片拼圖。我們深信,每多發掘肯定一位對台灣這片土地耕耘過的藝術工作者,這塊宏偉的圖像就更接近完整。帶著這分信念,我有幸親炙多位前輩的教誨,其中,顏水龍無疑是上一代最具紳士精神的老師。
記得,他偶而來台北,總會特意彎到雄獅與我一晤,當時他已高齡90,一個人容色輕鬆地與我喝茶、便餐聊天。最後一次,1996年深秋,他又獨自一人來雄獅,卻因我不在台北,未曾得見。只記得同事接待這位年近94的老前輩,並代我請他吃個便餐。誰知,這錯過的一面,竟是顏老與我最後的一面。
顏水龍不論居家外出,總是端端整整的西裝領帶。潔身自好,端正儀容,是他一貫的紳士氣息。我曾注意到他的照片,不論是早期留日、旅法,乃至回台在山地、學校、蘭嶼,幾乎沒有一張不是西裝革履,乾淨清爽。我深信,顏水龍不是為了好看才穿西服,他穿西裝就像上一輩我的父親李阿目一樣,他們的衣櫥頂多只有一、兩套西裝,可是無論出外洽公或團體留影,他們總是希望把自己最莊重的一面呈現出來。在大熱天穿西裝,為的是敬重別人啊!重情、重義、客氣、周到,幾乎是那個世代的紳士精神。
顏水龍從純美術跨界入台灣工藝的奠基與活化,進而延伸為對原住民文化的禮敬珍惜。他曾忿忿不平地對原住民文物被賤賣說出:「不知影是寶,讓人青青菜菜買出國去。」這分因理解而生的情感與敬重,又何異於早期日本在台探勘人文地理的鳥居龍藏(Ryuuzou Torii)、伊能嘉矩(Kanori Ino)、鹿野忠雄(Tadao Kano)、森丑之助(Ushinosuke Mori)!顏水龍因調查之便,在各地留下許多素描、寫生、油畫,不論是蘭嶼、三地門或是淡水、觀音山、日月潭,在他強而有力的古典塊狀切割與原色堆積上,都投射出超現實般的魔幻精神性。
他的雙手,不僅能畫,還能畫廣告、編竹具、製燈具、作大型馬賽克壁畫,他甚至規畫了台北最美麗的敦化南、北路林蔭大道。他的創作涵蓋了日常生活的可能範圍,充分闡揚利用厚生的人本精神。
在為藝術而藝術的純美藝術世界裡,顏水龍展現為人生而藝術,為全民而服務的廣闊襟懷,以傳道士的精神,遍撒美的種籽。猶記得1997年顏老告別式前夕,我引他的作品《蘭嶼斜陽》彰顯其厚待晚輩之情,以《淡水晨曦》讚歎其無爭個性,以《日月潭》澄淨湖光象徵其自在容顏,親以筆墨書寫祭文並錄《金剛經》四句偈焚香迴向。而今,14年過去了,他的恩澤行止,卻漸行漸遠漸芬芳。
購買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magaz ... R030029503
文章網址: http://artouch.com/artco/story.aspx?aid=2011120911851
漸行漸遠漸芬芳—永遠的台灣紳士 顏水龍
李賢文
顏水龍│淡水晨曦 油彩、畫布 72.5x91cm 1975(圖│雄獅美術)
在四季不明的台灣,11月竟有31度的高溫與17度的寒夜。曾幾何時,厚重的皮沙發與進口純毛地毯,儼然成為時尚豪宅的代名詞,然而,此時我卻特別懷念起古早時代,家家戶戶都有的油潤竹椅與清涼籐家具。
那時候,普遍沒有空調,我們僅僅依靠手搖扇、電風扇與草編涼蓆去迎接整個炎炎夏日。那經過肌膚日夜潤澤的竹椅籐榻,年深日久,隱隱浮現出琥珀般的美麗色澤;事實上,竹木籐具,觸手溫和,且質輕價廉取得容易,是庶民百姓人人得而享有的台灣工藝材料;坐臥其上,自有一股清涼,沁人心脾。
在歷來台灣前輩美術家中,顏水龍先生是慧眼獨具的工藝教育家。他從嚴謹的學院教育,一路師從東京美術學校的藤島武二(Takeji Fujishima)與岡田三郎助(Saburosuke Okada),奠定他堅實的古典繪畫基礎與工藝裝飾之手作能力。而後赴法汲取西方思潮,在當時巴黎盛行的超現實風潮中,他獨鍾於外光派的古典芬芳。在他29歲的1932年學成回台後,空有一身好本領的顏水龍,為了生活走入了工藝研究這條路。
他先後任職手工藝推廣中心、草屯工藝研究班、實踐家專、國立藝專,並出版過經典專書《台灣工藝》(1953),對台灣原生材料與傳統工藝有廣泛而深刻的調查,並為台灣工藝之現代化帶來重大影響。
我常常想起當年企畫「前輩美術家專輯」時的心情,彼時,每期每位美術家的引介,就彷彿為台灣美術這塊巨大的圖像放進一片拼圖。我們深信,每多發掘肯定一位對台灣這片土地耕耘過的藝術工作者,這塊宏偉的圖像就更接近完整。帶著這分信念,我有幸親炙多位前輩的教誨,其中,顏水龍無疑是上一代最具紳士精神的老師。
記得,他偶而來台北,總會特意彎到雄獅與我一晤,當時他已高齡90,一個人容色輕鬆地與我喝茶、便餐聊天。最後一次,1996年深秋,他又獨自一人來雄獅,卻因我不在台北,未曾得見。只記得同事接待這位年近94的老前輩,並代我請他吃個便餐。誰知,這錯過的一面,竟是顏老與我最後的一面。
顏水龍不論居家外出,總是端端整整的西裝領帶。潔身自好,端正儀容,是他一貫的紳士氣息。我曾注意到他的照片,不論是早期留日、旅法,乃至回台在山地、學校、蘭嶼,幾乎沒有一張不是西裝革履,乾淨清爽。我深信,顏水龍不是為了好看才穿西服,他穿西裝就像上一輩我的父親李阿目一樣,他們的衣櫥頂多只有一、兩套西裝,可是無論出外洽公或團體留影,他們總是希望把自己最莊重的一面呈現出來。在大熱天穿西裝,為的是敬重別人啊!重情、重義、客氣、周到,幾乎是那個世代的紳士精神。
顏水龍從純美術跨界入台灣工藝的奠基與活化,進而延伸為對原住民文化的禮敬珍惜。他曾忿忿不平地對原住民文物被賤賣說出:「不知影是寶,讓人青青菜菜買出國去。」這分因理解而生的情感與敬重,又何異於早期日本在台探勘人文地理的鳥居龍藏(Ryuuzou Torii)、伊能嘉矩(Kanori Ino)、鹿野忠雄(Tadao Kano)、森丑之助(Ushinosuke Mori)!顏水龍因調查之便,在各地留下許多素描、寫生、油畫,不論是蘭嶼、三地門或是淡水、觀音山、日月潭,在他強而有力的古典塊狀切割與原色堆積上,都投射出超現實般的魔幻精神性。
他的雙手,不僅能畫,還能畫廣告、編竹具、製燈具、作大型馬賽克壁畫,他甚至規畫了台北最美麗的敦化南、北路林蔭大道。他的創作涵蓋了日常生活的可能範圍,充分闡揚利用厚生的人本精神。
在為藝術而藝術的純美藝術世界裡,顏水龍展現為人生而藝術,為全民而服務的廣闊襟懷,以傳道士的精神,遍撒美的種籽。猶記得1997年顏老告別式前夕,我引他的作品《蘭嶼斜陽》彰顯其厚待晚輩之情,以《淡水晨曦》讚歎其無爭個性,以《日月潭》澄淨湖光象徵其自在容顏,親以筆墨書寫祭文並錄《金剛經》四句偈焚香迴向。而今,14年過去了,他的恩澤行止,卻漸行漸遠漸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