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顏水龍與包浩斯
Posted: Sat Jun 11, 2005 2:22 pm
by 陳凱劭
顏水龍教授(1903-1997)在台灣美術史、台灣廣告史、台灣工藝史上的地位與成就,已有多位學者及門生進行研究;基本上也已定論。顏水龍教授是台灣國寶級畫家,台灣工藝先驅,台灣廣告第一人,台灣CIS先驅。
但過去很少人發現,顏水龍也是台灣島內第一個大學級的美術教授。
根據筆者的研究,與顏水龍教授同輩,有留日背景的前輩畫家裡,顏水龍並不是第一個在大學任教的畫家。像陳澄波、王白淵、郭柏川、張萬傳都比顏水龍早在專科以上的學校任教,不過這些前輩,都是在中國的學校任教,並不是在台灣島內。陳澄波與王白淵去了上海;郭柏川到了北京;張萬傳則是在廈門。
以台灣島內來講,顏水龍卻是第一個。
來台的第一代日本美術教師,如石川欽一郎、鹽月善吉(桃甫)、鄉原古統、木下靜涯,這些輩份上算是顏水龍老師級的日本畫家,全是在台灣的中學校及師範學校任教。以學制而言,這些學校並非「大學」或「專科」,所以這些人並沒有「教授」或「助教授」的頭銜。
(註:顏水龍是台南州教員養成所卒業,在下營公學校做過短暫教員後就赴日,所以這幾位來台的第一代日本人美術教師,並沒有與顏水龍有實際的師生關係;而台灣其他前輩畫家中絕大部份與這幾位日本老師有實際的師生關係)
台灣在日本時代,並沒有在島內設公之立美術相關科系學校。島內的專科以上學校也沒幾個,最有名的是台北帝國大學(今台灣大學),再來就是台南高等工業學校,台北高等商業學校,台中農林專門學校等等。這些都是總督府直屬的學校,比中學校、高等學校再高一級。
顏水龍教授在1944年進入台南工業專門學校建築學科任教,被科主任千千岩助太郎(1897-1991)聘為助教授。雖然不是美術類科系,但也是大學級的教授了。一般而言,助教授(戰後等同為副教授)以上才被認為是大學「教授」,講師還不算,只是低階大學教師。
台灣第一個大學級的美術科系,是1947年創立的師範學院美術系。這所學校位於台北市和平東路,校址原是日本時代的台北高等學校。此學校原本是培養中學校畢業生,再往日本各帝國大學的預科。它本身還不算是大學,但比一般的中學校地位高。李登輝先生就是唸過台北高校,再到京都帝國大學;鹽月桃甫也在這裡教美術到終戰。而千千岩助太郎也在1943年南下台南以前,以總督府技師,前台北工業學校校長身份在這裡兼過課(非常勤)。
師大美術系成立時,廖繼春就從台中到台北任教,不久後林玉山、陳慧坤也進入師大美術系。
師大美術系的創立,比成大建築系的創立晚了三年。所以呢,顏水龍教授就這樣成為台灣島內第一個美術教授。
Re: 顏水龍與包浩斯
Posted: Sat Jun 11, 2005 2:53 pm
by 陳凱劭
顏水龍在台灣美術、工藝、廣告、美工設計的地位已有多人研究;不過顏水龍在「設計教育」上的成就研究較少。
如同上面所述,顏水龍是台灣島內第一個美術教授,青年顏水龍在旅歐歸來後,在1930年代中期以前,顏水龍得到日本、歐洲、台灣的多項油畫入圍,甚至在1934年以台灣本地人的身份擔任了台灣全島性的埢術展覽會評審(一直到戰後顏水龍仍擔任二十多年的油畫類評審)。青年顏水龍在繪畫上的成就似乎已找不到可以再奮鬥,再更上層樓的目標。1937年,顏水龍就曾向台灣總督府提出過工藝美術學校的設校計劃。總督府認真看過計劃後,雖然否決了青年顏水龍的建言,但也覺得這個建言並非空談,於是撥一筆經費讓顏水龍進行台灣全島性工藝調查,及日本內地工藝美術學校的考察。
根據
雲林科技大學,
黃世輝教授的顏水龍工藝振興研究中指出,顏水龍從最早的工藝美術學校設校計劃,到1950年代到南投從事工藝指導,出版的《台灣工藝》一書中的台灣工藝傳習班計劃,到草屯手工藝研究中心(今台灣工藝所)的編制;顏水龍教授都有參考德國包浩斯(Bauhaus)工藝美術學校的設校計劃與編制(網頁一:
包浩斯設計博物館;網頁二:
包浩斯Dessau校區)。除了包浩斯學校,顏水龍當然也有參考日本當時工藝美術學校的編制及架構。
顏水龍在日本時代的台灣想推動工藝美術學校失敗後,青年顏水龍因緣際會擔任過成大建築系代理系主任(
1947.04-1947.08當過半年,為什麼他會做系主任呢?因為全系只剩他一個專任老師,日本教授因二二八事件提前束裝返國,新教授還沒來報到),顏水龍也擔任過台南家專家庭工藝科創科主任,東方工專美工科創科的主任,實踐家專美工科創科主任。在台灣的「應用美術設計教育」這個領域裡,顏水龍的資歷與是非常重要且突出的。
(註:顏水龍另曾在國立藝專當過兼任教授,不是專任專職)
顏水龍教授在這些系裡的教學方針,一樣也是遵遁著包浩斯工藝美術學校重視實作的理念。在這些科系裡顏水龍教授堅持要有實習工廠。但是顏水龍的理念因為要花大錢,並不一定被學校所接受。例如1965年剛創校的台南家專校方,並不支持投入太多成本在這方面,於是顏水龍選擇離開。台灣當年特殊的黨國體制不願意太多私校設立,又壓低私校收取的學費;不像美國著名的大學大部份是私校,採高學費,但維持著高教學品質。
顏水龍教授在台南家專只待了三年就離開。相對而言顏水龍教授晚年待得最久的實踐家專,由於創辦人謝東閔先生在省主席任內倡導「客廳即工廠」,「小康計劃」,理念上與顏水龍相當契合;實踐家專雖在資源上不如公立學校,但對顏水龍教授提出的計劃多予以支持。我曾在實踐家專前校長林澄枝女士(謝東閔的兒媳婦)紀念顏水龍教授的文章中看過,她擔任實踐校長時,顏水龍提出的各項教學及實作的計劃,有時會被校內總務單位因預算不足擬予以退回,但她都特別裁示不可為難顏水龍老前輩(顏水龍時年近八十,比起校內的教職員,年紀大上一截)。雖然實踐大學校方如此敬重禮遇顏水龍教授,但也在顏水龍教授退休後,裁掉了美工科及家政科,改制為大學,發展成今天包含有建築系、視傳系、工業產品設計系、服裝設計系的設計學院。
Re: 顏水龍與包浩斯
Posted: Sat Jun 11, 2005 3:44 pm
by 陳凱劭
包浩斯工藝美術學校,1919年在德國創立,1933年被希特勒下令關閉。包浩斯當年的老師,有多位是現代設計史、建築史上的大師級人物。學生的作品,也是走在當年時代的尖端。
顏水龍教授在1930年代初期赴法國巴黎深造,想必在歐洲就有耳聞包浩斯學校。
而遠在亞洲的台灣,其實也對包浩斯不陌生。
台灣當時是日本殖民統治。日本與德國,是當時世界的工業大國,科技領先。當時台灣的中學校學生,除了英文以外,還要修德文,因為德國在科技、醫學、工程等方面是領先的,教科書也多是德文本。
與顏水龍教授同在日本時代進入台南高等工業學校的林茂生教授,就是在學校內擔任圖書課長(圖書館長),主授英文及德文,他也是台灣人第一個畢業於東京大學,及取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是台灣人第一位哲學博士。林茂生教授戰後離開台南,到台北台灣大學任教,不幸在二二八事件中遇難。
林茂生教授出身台南基督教長老會家庭,也曾實際負責長老會中學(今長榮中學)的校務,林茂生博士曾聘請台中葫蘆墩人廖繼春到台南長老會中學任教,長達十多年。顏水龍教授1942年底在台南神社的結婚典禮團體照,旁邊坐著的就是當年住在台南的好友廖繼春,他穿著日本時代中學校的老師制服,不過廖繼春在顏水龍結婚那一年,已從長老會中學轉到州立台南二中(今台南一中)任教;廖繼春在戰後還短暫代理過台南一中的校長,才回到台中老家,在台中師範學校任教。
筆者查考日本時代的文獻期刊,發現德國的包浩斯學校在當年經常被報導。尤其是他特殊的教育計畫,還有就是師生的作品。
二戰時,日本與德國是軸心國,並肩作戰,日本從亞洲出發,德國從歐陸出發。兩國相約在中亞會師,完成統一世界的美夢。所以日本時代的台灣,對德國的消息,其實是不陌生的。日本時代的台灣人,對希特勒是很熟悉的,比美國總統是誰還熟悉。老一輩的台灣人就說過他們當時到電影院看電影,前面會有十幾分鐘的新聞影片,除了日本的重大新聞,經常是德國的各項消息。
也就是說,顏水龍教授當年即使在日本、台灣,都不難蒐集到德國包浩斯的各種資料及新聞。包浩斯工藝美術學校,自然成為戰前顏水龍推動工藝美術學校,或者在戰後台灣擔任美術工藝科系主管時,重要的參考藍本。
Re: 顏水龍與包浩斯
Posted: Sat Jun 11, 2005 11:37 pm
by 陳凱劭
包浩斯師生所推動的工藝、美術、建築設計,在當年全世界來看是最新的觀念。例如康定斯基(Vassily Kandinsky)、保羅克利( Paul Klee)的抽象畫;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平面設計繪畫,馬歇布魯葉(Marcel Breuer)的傢俱工業設計及建築設計,葛羅培(Walter Gropius)及密斯(Mies van der Rohe),麥爾(Hannes Meyer)的建築設計。這些名字也構成了現代主義(Modernism)的重要發源,影響了全世界的美學觀,成了現代設計(Modern Design)的先驅者。這些名字及作品,也成了20世紀全世界設計相關科系系學生一定要認識的人物。
雖然包浩斯工藝美術學校對顏水龍影響極大,但是有個有趣的問題。
顏水龍教授自1930年代起在台灣推動工藝美術學校設立,以包浩斯為藍本。顏水龍教授不可能只研究它的設校計劃、校務運作,教學科目;卻沒有注意到包浩斯師生石破天驚的作品。
顏水龍教授心目中的台灣工藝美術學校,卻是以台灣既有的本土工藝產業,做為學習的標的,顏水龍醉心的是本土的竹、藤、鹹草、原住民木雕編織;而包浩斯的那一套現代主義藝術,發展的是新的材料(例如鋼、玻璃),新的美學(單純的造型,沒有裝飾,輕量的概念),新的繪畫觀念(將立體及抽象帶入繪畫),,還有工業化大量生產的概念。這些新的設計及藝術概念,看起來並沒有讓青年顏水龍傾心。
Re: 顏水龍與包浩斯
Posted: Sun Jun 12, 2005 12:02 am
by 陳凱劭
今天因為顏水龍教授已過世,無法親自訪問顏水龍教授談論當年的心情(沒有在顏水龍教授在世時,親自訪問顏教授,是我的遺憾)。不過就當年台灣的情境來看,顏水龍教授專注推動本土手工藝振興,而沒有把包浩斯那一套設計概念做為參考,應該有下列的時空背景:
1.當年的台灣,在日本統治之下,在工業化具有初步的基礎,農業生產、醫藥、都市建設,在全亞洲可以說僅次於日本本土,遠比內戰不斷的農業中國進步。但是,就工業化而言,離歐洲各國,尤其像德國,還差了一大截。台灣並沒有存在德國或歐洲、美國有著發展工業化生產的條件。曾經留學法國,在日本、台灣全島進行工藝考察的青年顏水龍,對這個現實應該是知之甚詳。
2.台灣的老百姓,尚無法接受新式的設計產品。台灣剛從農業社會,甚至游牧農耕社會(例如平埔族)及狩獵社會(高砂族原住民)才轉型;在日本時代總算解決了溫飽問題,也克服了傳染疾病;當年的台灣人尚無餘力接受新式的工業藝術產品。
3.在青年顏水龍心中,台灣的工藝產業,需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特色,從自己的傳統出發,在全世界才有一席之地。
4.台灣尚有大量的農業人口,及豐富的工藝產業材料(例如竹、鹹草、衫木檜木料)。顏水龍可能認為台灣既有的工藝產業不足於提昇到新時代的現代主義,及工業化的機械生產。當務之急,就是以原有的材料、人工不變,但導入新的設計概念,提昇附加價值,以改善農民的生活。顏水龍教授出身農村,跟他同輩的台灣前輩畫家則大多出身世家富商(倪蔣懷、楊三郎、陳清汾、劉啟祥、李梅樹都是出身富商世家),其他畫家是把藝術當修養娛樂;顏水龍教授縱然醉心於美術工藝的創作及研究,但顏水龍教授必需思考自己,甚至台灣基層廣大農民生計的問題。
Re: 顏水龍與包浩斯
Posted: Sun Jun 12, 2005 4:21 am
by 陳凱劭
包浩斯1919年成立,1933年就被希特勒下令解散。包浩斯的老師大部份被被迫流亡到美國。美國不但收容了這批建築、藝術界的前衛大師,還禮聘他們在一流的頂級大學擔任主管級的職位,影響力比在德東鄉下的那所學校又強過百倍。
在極權國家裡,藝術工作者若不是為極權政府服務,就有可能被迫害或流亡。因為藝術工作者相對於一般老百姓而言,是會「搞怪」的,會追求創作的自由,不希望受到干預。
包浩斯這批師生,雖然在德國時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但也有傳統藝術工作者視其為邪教異端。這有點像走在時代前端的前衛藝術工作者一樣,不見容於當時,但隨著時代的改變,前衛藝術也可能成為主流藝術。
包浩斯的老師們,到了美國後,隨著美國打贏二次世界大戰,取得世界霸主地位後,再伴隨著美國的強大國力,經由美國對非共產國家的出兵、援助,把包浩斯所代表的現代主義,又散播到全世界。
這批原本在德國小地方經營包浩斯工藝美術學校的大師,卻因緣際會,陰錯陽差地主導了全世界的流行觀。
台灣也是在這股浪潮下,隨著1950年代初期韓戰爆發,美國軍援及經濟、教育、農業技術援助台灣,讓這股現代主義的價值,進了台灣的校園,進入了台灣人的生活內。
青年顏水龍在1930年代為了撰寫台灣的本土工藝美術學校計劃,蒐集包浩斯學校資料時,恐怕當時也沒想到,這批當時驚動萬教的師生,在被迫解散後,1950年代以後卻陰錯陽差成了世界設計、藝術上的主流,席捲了全世界。1950年代的中年顏水龍及其同輩畫家們,不但要面臨1949年流亡來台的中國藝術家搶奪有限的資源,還要面對類似紅衛兵的新生代以「中國現代繪畫」為名的抽象畫所公然叫陣。
包浩斯在 Dessau 的校舍在1933年被迫關閉,師生解散後,校舍建築物就被改為一所州立的女子學校,因為所在地是在德東,二戰終戰後又淪落到東德境內,一直沒有恢復設計工藝美術學校的功能;直到1980年代兩德統一後,這裡改制為一個設計中心,經常舉辦展覽及工作營。1996年這所校舍建築物被總部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指定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Bauhaus校舍今貌:
http://www.bauhaus-dessau.de/bhimages/bauhausluft.jpg
Re: 顏水龍與包浩斯
Posted: Tue Jun 14, 2005 9:53 am
by 陳凱劭
顏水龍在1944年應聘進入今成功大學建築系任教,這恐怕是顏水龍自歐洲巴黎歸來後第一份正式、穩定的公家工作。顏水龍1942年結婚成家,也不適合再像少年時期周遊各國。
1944年,正是二戰最緊張的時期,為什麼會成立土木工程學科及建築學科?這恐怕也是千古奇案,我百思不得其解。當時美軍經常到台灣上空放炸彈,台灣百業蕭條,物資緊縮,民生建設多已停頓;建築學科當初是三年制,就算把學生訓練成可以參加大東亞戰爭,或者到南洋建設,三年的時間似乎又太長。在這種情況下要創辦一個新的科系,在當時的高等教育裡絕對是異數。因為人事已非,當年的老師都已過世,連學生都淍零大半。我目前所能想像得到的理由是,當年的校長找到了當年全台灣最資深的建築學教授千千岩助太郎。適合的人找到了,籌辦新系的事務當然就推動下去了。
六十年前,顏水龍加入了創系的行列,也成為島內第一個大學級的美術教授。顏水龍的教學記錄、上課情形,因年代久遠,幾乎很難查考,也許連顏教授自己都沒有保存當年的教學記錄。
不過在大學教書,與在台南州一帶從事工藝指導畢竟不同。大學有其理想性,或許可以稍微天馬行空一下。不像工藝指導要克服成本、材料、設計、管銷等很煩人事。
青年顏水龍醉心於包浩斯的工藝美術學校,我也非常好奇,顏水龍在成大初任教的時期,有沒有向學生介紹包浩斯?
如果顏水龍在二戰前就在學校教包浩斯,那麼台灣的設計教育史可能就要改寫了。
過去一向認為,台灣設計教育、藝術教育受到「現代主義」的影響,是在1950年以後的美援。美國帶來了巨額的資金,也帶來了「現代主義」的概念。很多1950年代的大學生,對當時來支援的美國教授顧問,還有各地成立的「美國新聞處」裡陳列的一堆美國雜誌期刊裡透露的「現代主義」風格,感到好奇而強力模仿。戰後的「美式」,與戰前的「日式」是相對的概念。
我曾經問過幾位,六十年前受教於顏水龍的老學長。問他們顏水龍有沒有介紹過包浩斯或者是現代藝術。結果答案是否定的。他們印象中的顏教授,教的素描、徒手畫,基本上仍是二十世紀初傳統美術學校的那一套。藝術史講的是西洋藝術史,對現代藝術並未著墨。工藝史的課則是以柳宗悅的《工藝文化》做教科書(我在成大圖書館還有找到一本戰前出版的柳宗悅的書,從它1946年入館成為館藏來看,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跟顏水龍有關)。
我們來看看兩個難得的學生作品記錄。這是1944年,一年級新生作業,作者是日本人學生土井卓三及富永勇男,這不是顏水龍的課,是科主任千千岩助太郎教授開的建築基本畫的課。畫的是兒玉源太郎總督及後藤新平長官紀念博物館,就是戰後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內的台灣博物館。這是源自十九世紀末法國布雜(Beaux)美術學院派的 Rendering 古典畫法,在二戰前的美國則以賓大(U of Penn)建築系為重鎮。這套教學方法及圖面技巧,在1950年代完全被揚棄。低年級開始教類似包浩斯的基本設計課程。
1944,土井卓三,兒玉總督及後藤長官紀念博物館設計圖,建築基本畫作業,千千岩助太郎指導。
1944,富永勇男,兒玉總督及後藤長官紀念館設計圖,建築基本畫作業,千千岩助太郎指導。目前這張圖裱起來放在成功大學建築系圖書館內。
1944,富永勇男,故兒玉伯爵,後藤男爵紀念博物館設計圖簽名及圖名。
這兩張圖雖然不是我畫的,但我卻是讓這張圖出土的關鍵人物,所以我對這兩張圖也有感情。它跟幾百張最優秀的學生作品(大概是1944-1970年),都被刻意保留下來,但靜靜地放在某個櫃子裡三、五十年。被我在1991年唸碩士時發現,因為我對當年的建築系歷史有概念,知道這些圖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也知道這批圖的作者今天已是台灣建築史上的重要人物;馬上報請系上處理,後來也出了專書。
這兩位作者土井卓三及富永勇男,我有問出他們的來歷。他們都是台北工業學校建築科卒業,千千岩助太郎曾是他的校長;兩位來到台南考台南工業專門學校,以前的校長變成系主任。他們這一班有人是中學校畢業,也有人是工業學校畢業。中學校畢業生過去沒有受過建築圖學訓練,所以差工業學校學生一大截。中學校畢業生畫這張作業時可能是含淚熬夜完成,但這些工業學校畢業生卻駕輕就熟。因為是全班最傑出的作品,所以被留了下來。
土井卓三與富永勇男兩位,相信在顏水龍的徒手畫、素描課也一定很傑出。
不過第一回學生唸過一學期後,因戰事吃緊,所有學生都被徵召入伍,先施行軍事訓練。還沒正式上戰場前,日本就投降了。顏水龍也被徵召入陸軍經理部,因為顏水龍從事過工藝設計及指導,於是被派任設計一些用竹子、木材、布料所製成的克難軍事用品。
這屆學生共有四十個,但只有五個是台灣人。這三十五位日本學生,在日本投降,終戰後,就返回日本了。
這兩張圖雖不是顏水龍開的課的作品,但也充份了代表了當年的氣氛。日式的設計教育,仍是以法國Buaux布雜美術學院為宗的教學方式;而Beaux學院派的教學方式,正是包浩斯要打倒的舊一代教學方式。包浩斯之風,尚未吹到顏水龍任教的系上來。
Re: 顏水龍與包浩斯
Posted: Tue Jun 14, 2005 10:12 am
by 陳凱劭
有趣的是,顏水龍在任教建築系這段期間,也有一幅畫作,畫的是鹿港辜顯榮的豪宅(這座建築物,1970年代辜家做鹿港民俗文物館)。根據顏水龍畫冊所述,這張圖構圖完成於1946年,但一直到1960年代還塗塗改改。日本時代的台灣士紳辜顯榮也曾在1930年寄付過少年顏水龍到法國深造的費用。
鹿港辜宅,顏水龍,1946-1965
這張畫,顏水龍以接近正立面的構圖法完成。一般畫家畫建築物很少如此構圖。顏水龍後來的畫作畫建築物時常有這種類似正立面的構圖,這跟他從事設計需要畫各種設計圖有關,或許也有可能是顏水龍正在建築系任教時被環境所影響。
這張辜顯榮豪宅的油畫,並非顏水龍畫作中孤例,顏水龍畫作中若出現建築物,以建築物為主角時,大部份都是正立面的構圖。
我唸大學時(1987-1991)修水彩畫課老師有三位(我唸書時沒有油畫課),一是已過世水彩畫家馬電飛教授。他是中國杭州藝專畢業,是第一位來成大建築系的中國教授,1948年來台,與顏水龍曾同事一年!另一位是畢業於師範大學美術系的候立仁教授,他在建築系是兼任,他是1968年進台南家專美工科(同年顏水龍離開台南家專)。第三位是高雄的現代畫家陳水財教授。我們建築系學生不知不覺把建築物畫成像建築立面圖,我永遠忘不了老師從背後敲我們頭殼的一幕。他們都說畫畫應該忘了自己原本的專業。沒有必要把建築的那一套還帶到一般的繪畫課來。
Re: 顏水龍與包浩斯
Posted: Tue Jun 14, 2005 10:30 am
by 陳凱劭
前面提到,顏水龍1944-1949任教建築系美術課程時,這段期間一般被認為是日式的設計教育。顏水龍離開建築系後,建築系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原先的日式(又源於19世紀末法國Beaux美術學校)被放棄。全面朝向包浩斯式的現代主義設計教育。這是美援所帶來的結果。
從下面這張隨機取樣的作品可以看到,之前歐洲古典式樣,Rendering的畫法被拋棄了。這個作品是1951年學生作品(作者是後來日本東京大學博士,於文化大學任教蔡添壁教授,蔡添壁在成大就學期間沒有遇到顏水龍),這個作品不但有 Modernism 的特色,甚至建築物造型配置根本就是抄德國「包浩斯」校舍建築物。特別注意的是,這張作品距離上一欄介紹的日本人學生作品,才相差七年。
一個醉心於包浩斯的青年美術教授顏水龍,在他所擔任教職期間的建築學科(1944-1949)並沒有受到包浩斯影響,反而是他離開後,建築系才開始學習包浩斯(1951- );而工藝推廣家顏水龍也沒有在工藝指導上接受包浩斯的設計理念,反而投入台灣本土的工藝的研究及局部的創新。
這實在是很有意思的事。
Re: 顏水龍與包浩斯
Posted: Wed Jun 15, 2005 4:41 am
by 陳凱劭
1949年,局勢非常紊亂,蔣介石以國民黨總裁身份逃亡來台,台灣實行戒嚴,四萬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顏水龍也辭了今成功大學的教職。1950年,蔣介石在台灣自行宣誓復職,美國本來已放棄了蔣介石的國民黨,卻在韓戰爆發後,重新把台灣海峽納入太平洋艦隊的保護傘,每年也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一般認為,在美國援助台灣時,帶來了現代主義的精神。之前提到,包浩斯在1933年被德國希特勒政府關閉,帶頭的老師逃到美國,這批師生在美國二十年,也培養出大量的學生,成為美國設計的主流。又剛好遇到戰後,需要大量重建,這種以簡潔、新技術的現代主義設計,當然成了主流。就在這波美援中,被帶到台灣來。
美援的項目其實很多,除了國防外,尚有教育、農業、工業的幫助。美方並不信任蔣介石,所以援助的項目由美方自定,成果的評鑑及驗收也由美方派員在台灣負責。例如說,高雄林商號合板工廠也曾接受美援的幫助,王永慶的台塑也是從美援起家。
有趣的是,雖然美援帶來了現代主義的設計觀,但美援中也有農業援助的項目,中年顏水龍在1950-1960這十年中,也曾參與了美國及聯合國在台灣的農業援助計劃,幫助台灣開創本土的農村工藝製作。
從1949-1960年。雖然顏水龍有教授(副教授)的頭銜,但顏水龍並沒有在正式學校擔任職務。只有在南投一帶擔任工藝研習班主任,繼續從事工藝指導工作。
1960年,顏水龍到國立藝專兼課,這是中年顏水龍離開大學後,再度重返校園。顏水龍擔任的是「基本設計」課程。
這個課程,教導學生學習色彩、質感、造形、構成原則。學生在作品完成後必需上台介紹講解,並接受老師及其他同學的批評。
這個課程,正是1920年代包浩斯成立時的重要「發明」之一,在1960年代的台灣,早也成為設計類、藝術類科系新生的必修課程。
顏水龍終於跟包浩斯的「設計理念」重合了。他在國立藝專兼課時,有好幾位與顏水龍同輩,也是台陽畫會的同仁的台灣人畫家,聚集在此專職或兼課。這個時期的師大美術系,大部份教授是號稱來自中國正統的水墨畫畫家,及幾位有新銳精神的現代畫家。就1960年代的台灣畫壇來說,有好幾個號稱是新時代的現代藝術畫會成立。台灣的畫壇開始多化,現代藝術在台灣萌芽成長。
顏水龍在國立藝專任教期間,有一個跟他一起教「基本設計」課程的同事,也是兼任老師,是當年台北的紅牌青年建築師蔡柏鋒。蔡柏鋒當時業務迅速壯大,連續接了很多商業建築大案子。蔡柏鋒是台灣本土培養的第一代建築師,正是顏水龍1947-1949年在台南成功大學的門生。蔡柏鋒1964年左右拿到了台北市西門町武昌街日新戲院案子,開始進行設計,二樓有個約三十公尺寬的牆面,蔡柏鋒請他的老師兼同事顏水龍,一起來合作做馬賽克壁畫,這壁畫也找來了國立藝專的學生來幫忙完成。壁畫與建築物1966年完成。
日新戲院「旭日東昇」壁畫(中央局部)
這幅壁畫,也是顏水龍一生馬賽克壁畫中的特例。顏水龍馬賽克壁畫,一向是寫實,主題是一向是人物、景物;這與顏水龍的藝術思維有關,也跟壁畫作為「公共藝術」,必需為公眾接受也有關。可是這幅壁畫卻是惟一的抽象構圖作品,因為它就是藝專「基本設計」包浩斯式課程的延伸,並由老師帶領學生共同完成;這幅壁畫不是傳統純藝術,是源自包浩斯現代設計教育常提到的色彩、質感、對比、平衡等等。
之後顏水龍又受邀南下台南家專,創立家庭工藝科,也曾到東方工專美工科擔任主任,那幾年又曾與霧峰林家林攀龍先生合作要把林家在霧峰的萊園中學改成工藝學校,但這個案子沒有得到上級教育主管單位的核准。霧峰林家的大家長林獻堂先生,1949年後流亡日本不敢回台,1956年病逝在他一生對抗的日本國東京。林獻堂原本應是台灣本土政治人物中的第一號人物;台灣如果獨立建國,林獻堂會是總統級、院長級人物;即使台灣是中國的一省,林獻堂也該是省長級、省議長級的領袖人物。結果林獻堂1949年流亡日本,連帶使霧峰林家在日本時代台灣五大家族中最早失勢。
顏水龍在1960年代在多所學校擔任主管級職位,也籌辦了多個科系甚至學校。但每個學校都待不長,甚至也有沒辦成的。這段期間顏水龍辦學的各種計劃其實也該是一篇很棒的設計教育史研究論文,可惜目前所進行的研究多是片斷的。
最適合寫這一段的是劉文三教授。他親身見證了這段1960年代歷史,他在國立藝專期間做過顏水龍教授的學生,也是顏水龍在台南家專時期的助教。手上也應該還有顏水龍教授的辦學計劃的歷史史料及回憶。我曾向劉文三教授提及顏教授這段歷史需要被整理研究,不過我是晚輩,當然不能強迫劉文三教授把這段寫出來。看以後顏水龍教授的展覽或研討會,看能不能請劉文三教授回憶整理一下這段歷史,並且以台灣設計教育史的角度,甚至世界設計潮流的角度來看這一段。
1970年以後顏水龍接受實踐家專創辦人,前副總統謝東閔先生的邀請出任實踐家專的美工科主任。這個職位是顏水龍教授教學資歷史最後一段,時間也最長。大部份的師生仍在,記憶也還在。顏水龍一生對「設計教育」的看法,最完整的呈現及總結,當然是在實踐家專這段時期。看起來這段時期的顏水龍思想研究也是一個很好的論文題目。
顏水龍一生一直走在他的時代前面,開創了很多新的思維,跟他同時代的人或許感覺不出,但隨著歷史的沖刷之後,幾十年後終於發現顏水龍的價值。他很多想法及創意一直是值得學術研究探討的。
Re: 顏水龍與包浩斯
Posted: Mon Jun 20, 2005 4:09 am
by 陳凱劭
這篇文章不是嚴謹的論文,也寫得很鬆散。主要是在討論顏水龍在台灣設計教育史上的地位。這部份過去沒有比較深入的研究。顏水龍教授簡直是十項全能,多才多藝,研究顏水龍當然可以有多個面向。
在過去研究顏水龍的報告論文裡,已明確提出包浩斯對顏水龍的影響,不過我一直好奇的是,顏水龍縱然有參考包浩斯的架構,但他1960年以前,指導出來的成果是與包浩斯現代主義、工業文明、大量生產的「設計精神」是相反的;顏水龍從事的是台灣本土的工藝美術運動。
所以才有這篇文章。
Re: 顏水龍與包浩斯
Posted: Mon Jun 20, 2005 10:35 am
by 陳凱劭
台灣在日本時代,是有一所私立的「工藝專修學校」創立。時間在日本時代中期,初以「工藝傳習所」為名,末期才更名為「工藝專修學校」。更名時約略晚於青年顏水龍向台灣總督府提出工藝美術學校構想之後。
這所學校創立在台中市,地點在台中州廳附近,確切地點不詳。校長是日本人山中,精漆工,所以培養出來學生也以漆工見長,但也有傳授基本藝術概念。不過以今天來看,這所學校並不是總督府或台中州公部門設立,所以規模、師資與設備大概等同於技藝補習班。
我在台南一中的工藝老師陳夏傑老師(已退休,仍在創作),他是台中的台灣前輩雕塑家陳夏雨(1915-2000)的親弟弟,現年已八十多歲,他在台灣藝術界用的名字是陳英傑,也加入過台陽畫會(雕塑部),也是台南美術研究會創會會員。他不像他哥哥陳夏雨有到日本留學的經歷,他唸的就是這所學校,並在終戰前畢業,戰前並到總督府任職。
陳夏傑老師告訴我,這所工藝專修學校學校在終戰後,被台灣共產黨謝雪紅等人進駐做共黨祕密基地,在228事件後被國民黨政府下令裁撤,這所學校就人間蒸發了,至今已很少人知道有這所學校。228之後,台中師範學校也被改組,校長洪炎秋去職,原本在台中學範美勞科解散,在裡面任教的廖繼春、林之助、陳夏雨(弟弟陳夏傑做他助教)也四散了。
Re: 顏水龍與包浩斯
Posted: Tue Jun 21, 2005 6:10 am
by 陳凱劭
1992年左右,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在台南縣官田,著名的日本技師八田與一所設計建造的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源頭旁籌備成立,這個學校也顏水龍教授出生地下營附近;顏水龍教授既是前輩畫家,也是台灣美工教育前輩,所以也被推為籌備顧問之一。據林俊成老師告知,顏水龍教授九十高齡還去開過幾次會。這所學校的籌備主任及首任校長是漢寶德教授,是成大建築系1956年畢業,漢某初入學校時,顏水龍已離開,漢教授恐怕也不知道顏水龍曾在建築系任教,他的美術老師是郭柏川。
國立台灣美術館在2005年初年William Morris與顏水龍工藝特展系列演講中請到已退休的漢寶德來演講,漢教授也提及曾向顏水龍多次會面,不過從漢某說詞中,顯然不太了解顏水龍一生,也對顏水龍教授工藝美術教學的看法陌生。據林俊成老師所述,當初針對台南官田的國立台南藝術學院籌備階段時,顏水龍教授提出的意見後來也沒被漢寶德納入學校的特色。
Re: 顏水龍與包浩斯
Posted: Tue Jun 21, 2005 6:11 am
by 陳凱劭
2000年的台灣總統大選,我仔細地比對各組候選人的藝文政見;在主要的三組候選人中,只有水扁兄的政見(在他的書《台灣之子》中),提到要創辦以本土美術工藝特色的「工藝美術學校」的政見。
水扁兄後來以39.9%當選,並於2004年3月連任。可是呢,至今五年了,水扁兄當初政見中的「工藝美術學校」仍未見蹤影。
或許是台灣目前的大學院校數量太多(1980年代未期,大量開放公私立大學院校設立及昇格,還以台糖國營事業土地低價租給私校辦學),這個「工藝美術學校」政策恐怕沒有實現的可能。台灣的學校都要有退場機制(關門機制)了,新私立學校設立在2001年以後幾近凍結,怎麼可能還創新的學校。
這個競選政策,大概是轉化到加強草屯的台灣工藝所功能,及由文化建設委員會去推動公民美學運動吧;水扁兄公務繁忙,要處理一拖拉庫的事,不曉得他還記不記得,1999參選總統時,曾經做出的「工藝美術學校」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