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藝術家出版社:台灣美術全集26---金潤作

Discuss all things related to Yen Shui-long

Moderators: catherine, widhy

Post Reply
User avatar
陳凱劭
Posts: 981
Joined: Thu Sep 30, 2004 1:17 am
Location: 台湾総督府 台南工業專門学校 建築学科
Contact:

(2007)藝術家出版社:台灣美術全集26---金潤作

Post by 陳凱劭 »

台灣藝術家出版社,於2007年4月,出版「台灣美術全集26:金潤作」

畫家金潤作先生(1922-1983),係顏水龍教授夫人金女史家族成員,是顏教授的親人;金潤作先生在初台灣畫壇曾受顏教授提攜,亦曾受顏教授影響而從事工藝美術設計。

這本畫冊傳記,是金潤作先生過世24年後的2007年才出版。

顏水龍教授亦是本套書,台灣美術全集第六冊,於顏教授生前1992年出版。
Last edited by 陳凱劭 on Fri May 02, 2008 7:23 am, edited 4 times in total.
User avatar
陳凱劭
Posts: 981
Joined: Thu Sep 30, 2004 1:17 am
Location: 台湾総督府 台南工業專門学校 建築学科
Contact:

Re: 藝術家出版社,台灣美術全集26:金潤作

Post by 陳凱劭 »

台灣藝術家出版社:台灣美術全集26:金潤作

Image

訂書資訊:

1.博客來網路書店(統一集團子公司)

2.誠品網路書店

3.時報閱讀網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mcec(SellItems)&id=YT0126
(請自行把整行URL選起來)


內容紹介

從悲憫到詩情──畫壇才子金潤作的藝術

日治時期以來的台灣前輩畫家,堅毅卓絕的人有之、樸實苦幹的人有之、豪邁率真的人有之,但像金潤作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翩然優遊於創作的形色天地,浪漫中又帶著一絲桀傲、孤高的藝術家,倒是頗為少見的類型。

他在戰後初期台灣畫壇,從首屆全省美展,連續三年獲得特選,並經歷多次無鑑查出品後,以三十四歲的年紀,榮膺省展評審委員;同時作品也在台陽美協等重要畫展獲得重視,被當時媒體形容為「天才」畫家。但這樣一位以傑出藝術才華,快速攀升至令眾人稱羨的畫壇高峰的藝術家,卻以「理念不合」為由,先後退出當年台灣畫壇主流的省展與台陽展等重要舞台,走著一條自絕於主流之外的孤獨路徑,最後以六十一歲的生命,倒臥在畫架旁辭世。

金潤作(1922-1983)早期勤於寫生,他每每流連於山林野地,對景物的關係、空間的推移、風的呼吸、日月光線的幻化……都存藏於心;作畫時,則在畫布上憑著記憶,苦苦經營。他所追求、表現的,不是以取悅眼睛為目的的「視像」,而是震動心靈的「心象」。

金潤作色彩的使用,完全是主觀的,他可以把一座觀音山完全畫成紅色,也可以將一些花卉、靜物的背景,處理成一如花團錦簇的天堂意象。而在這些豐美的色彩中,又始終不忽略細膩層次的色階變化,使畫面免於落入設計的陷阱,而散發出強烈的繪畫性。他善於運用色彩,且其中最突出的,是將對比色並置運用的手法。這些手法,具有強烈的衝突性,但在衝突中的和諧,才是真正有生命的和諧。

金潤作早期受立體派思想的啟發,但在畫面的形式上,卻很難完全歸類為立體派,主要的原因,便是金潤作從立體派的思想中,掌握了色彩造型性的精髓,在色彩的組構中,給予色彩強烈的語言能力,色彩不再只是物象的表面,而是一種有機的造形元素。他放棄傳統以明暗漸層方式來表現立體的作法,而是利用色彩本身的彩度、明度,以及平面對平面互相推移的作用,來展現出一個更具視覺強度與心靈廣度的心象空間。

金潤作的藝術,早期雖以帶著「悲憫」情懷的作品崛起畫壇,且在台灣特殊的社會情境中,走入「詩情」的象徵性,贏得畫壇的重視與肯定。在長久思索追求的過程中,除了保有不變的詩情外,畫面的造形性越來越強,也始終充滿著一種前衛的現代感。然而不同於西方立體主義的,是他雖然強調畫面的思考,卻不流於枯躁的純粹理性,而始終保持著一顆善感的心靈。這個心靈的活泉,追根究底,就是來自對自然、對鄉土、對人性的永恆信仰。

他棄離權威、不恥虛偽,終生和少數畫友,以藝術的苦行僧和樂道者自許,永不懈怠、從不厭煩的畫著觀音山、畫著那座心靈的森林、畫著那一株株飽含生命的美麗花卉。「一花一世界」、「山色有無中」,金潤作的作品,提供給熱愛自然、追求真理、尊重人性的人們,一個永恆的典範。

作者簡介

蕭瓊瑞

曾任:台南市文化局長
現任:台灣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兼藝術中心主任、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Last edited by 陳凱劭 on Tue Apr 21, 2009 10:50 pm, edited 1 time in total.
User avatar
陳凱劭
Posts: 981
Joined: Thu Sep 30, 2004 1:17 am
Location: 台湾総督府 台南工業專門学校 建築学科
Contact:

Re: 藝術家出版社,台灣美術全集26:金潤作

Post by 陳凱劭 »

金潤作先生戰後初期畫作介紹:
1948年吳濁流《ポッタム科長》封面


最近,筆者在台灣客家國寶級大文豪吳濁流先生(1900-1976)紀念網站上,看到1946-1947年立石鐵臣先生,及1948年金潤作先生,分別為吳濁流先生戰後著作,設計封面。

這兩位先生,一位是顏水龍教授老友,一位是顏教授的親人,所以特別在這裡介紹。

這幾本著作,數十年後再版(或譯為漢文),皆重新設計封面,所以這幾本書初版的封面早已成為絕響;卻仍是台灣文學史與美術史的重要交流。

這幾本書,是吳濁流先生在終戰後才出版,以日文書寫。

戰後初期,台灣智識份子,能以漢文流利書寫的,數量極少;會講北京話的,恐怕只有戰前曾長期待過中國的才會。

台灣在戰後1946年初,大部份日本人軍公教技術人員平民,引揚歸國。

但仍有三萬日本教授、技師、老師等專業人員被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留用,這批留用的日本專業人士,在1947-1948才陸續引揚回國。

而吳濁流先生這幾本書,可以說生不逢時。

雖然當年日文、日語在戰後台灣社會仍通行無礙,但是隨著1947年228屠殺事件、留用的日本人陸續引揚以後,當年的政權頒佈了禁止日文的命令,學校一律不能以日語教學(違者撤職,顏教授當時人在我們成大,恐怕是有口難言,暫時用台語教學,孰知不久後也禁止台語);出版品、唱片、招牌不得再用日文,公共場所禁唱日本歌謠。

吳濁流先生這幾本日文文學作品,幾乎可以說,出版後立刻絕版,不能再繼續發行。

1946年出版的《胡志明》(即後來的:亞細亞的孤兒;胡志明是主角名字,台灣菜市仔名是也,與越南革命領袖胡志明沒關係),是邀請當年被留用,在台北師範、國立台灣博物館工作的灣生畫家立石鐵臣(Tateishi Tetsuomi, 1905-1980)畫的。

立石鐵臣先生是顏水龍教授老友,也是台陽創會會員之一(但不久後離開),是台灣日本時代末期,極有名的插畫家、書籍設計家。一直到今天仍受台灣設計史家重視。


1946年出版,立石鐵臣(Tateishi Tetsuomi, 1905-1980)設計的《胡志明》封面及內頁:

Image Image


1947年出版,立石鐵臣(Tateishi Tetsuomi, 1905-1980)設計的《夜明け前の台灣》封面及內頁:

Image

Image


但是吳濁流先生在1948年出版《ポッタム科長》(波茨坦科長)時,因為立石鐵臣已引揚回日本,吳濁流先生轉而請當年的新銳台籍畫家金潤作先生接手。

這中間,可能有顏水龍教授的介紹牽線吧,因為立石鐵臣先生是顏教授老友。推測可能在立石先生引揚之前,透過美術界的老友,幫忙找人接手吳濁流先生新書的設計,最後找上金潤作先生。

1948年出版,金潤作先生設計的《ポッタム科長》(波茨坦科長),封面:

Image

在封面右下角,簽有「潤作」兩字。

ポッタム=波茨坦=Potsdam,德國地名,是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讓大戰結束的重要波茨坦會議地點,「波茨坦」這個地名與「原子彈」、「聯合國」都是二戰後的流行名詞。

金潤作先生畫的封面,正如吳濁流書中描寫的,諷刺台灣人愛做官、巴結外來植民政權的心態,確實入木三分;這種官是被人擺佈,沒有自我,布袋戲尪仔一個,台灣人不懂得自己做台灣的主人。

金潤作先生當年雖是新銳年輕畫家,但人生的歷練已達到一定程度,對於戰後政權交替的「狗去豬來」、228屠殺事件、清鄉、白色恐怖、戒嚴、應是頗有感觸吧。不過在那個年代創作這種諷刺意味的作品,也是走在危險邊緣的。

此外,從1946-1948的封面設計,從雙色印刷變成單色印刷,似乎也反映了終戰後,民生物資越來越缺乏,經濟走下坡,甚至通貨膨脹。這是因為台灣的農工生產物資,有不少在當年被國民黨政權劫收者,盜賣到中國去!

台灣在日本時代的1930年代,原本是可以自給自足的,亞洲第二進步的地區(僅次母國日本),中國人來統治台灣後,反而讓台灣一直在倒退,一直到1960年代,才恢復到1930年代水準!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