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分地帶文學》第2期
2006.02 出版,台南縣政府文化局發行。
封面書影:
這本刊物,是由顏水龍教授出生地,台南縣文化局出版;總編輯是林佛兒。
鹽分地帶,指的是台南縣北門、南鯤鯓、學甲、漚汪、將軍、七股一帶,這裡土質帶鹽分,自古沒有好的農作收成,靠海居民從事漁業、鹽業,後來從事養殖業,一直是台灣艱困的地方。也因為艱困,培養出許多台灣文藝界、政界、商界的頂尖人才。
台灣西岸大部份土地當然都有帶鹽分,但「鹽分地帶」這個名詞到今天大概已有二十多年;已經是專有名詞,專門指台南縣的西北部沿海地區。
這個名詞的起源,應該是1979年起,在南鯤鯓舉辦的「
鹽分地帶文藝營」,這個文藝營,是由自立晚報掛名主辦,由出身鹽分地帶的
吳三連先生擔任營主任。這個文藝營至今仍在辦。
所以,台南縣政府文化局要創辦一個在地本土文學性的刊物,就以「鹽分地帶」為名字。
目前(2006.04)已發行三期,是雙月刊。封面是由鹽份地帶出生的中研院院士陳奇祿題字。
第二期,以顏水龍教授為封面主題,選用顏水龍教授畫作作封面,並在內文中邀請下營女詩人 利玉芳 寫了一篇「台灣前輩畫家:工藝美學先驅顏水龍」一文,長達13頁,並附顏水龍教授畫作數幅,長期訂戶並附贈經授權使用的顏水龍教授畫作明信片一套(九張)。
有點可惜是,為了將就明信片長寬比例尺寸(它是用滿版出血的,沒有四周的margin),某幾幅畫作的比例有調整,使得畫中人物臉型變得瘦長....。我個人以前也有處理過設計圖原圖圖稿或畫作的印刷經驗,我寧可四周留白邊,也不敢去亂動原圖長寬比例,也不敢亂切畫作原稿。
對這本刊物有興趣,請洽:
台南縣政府文化局
台灣台南縣新營市民治路36號
06-6324453
(+886-6-6324453)
定價 120 元
一年六期(雙月刊)600元(平信交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