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獻堂(1881-1956)先生,號灌園,為台灣近代史上超重量級人物。霧峰林家是日本時代台灣五大家族之一(註:五大家族是雞籠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霧峰林家、打狗陳家);林獻堂是霧峰林家的掌門人。
林獻堂先生於日本時代,組織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並向日本帝國請願建設台灣議會,賦與台灣自治,與日本政權對抗,爭取台灣人應有人權及民主政治。
林獻堂先生因鼓吹台灣文化復興及民族精神,在全台各地,結交各方英雄豪傑及智識份子,所以林獻堂一生,等於就是台灣近代史重要縮影。
林獻堂先生因家產雄厚,亦熱心提攜台灣青年才俊,廣交各領域優秀青年,尤其是出身寒微但奮鬥初有成就者,不吝以資金相助。顏水龍先生當年留日期間及後歸來台灣,亦受林獻堂先生父子欣賞,經常邀請顏水龍先生到霧峰林家寫生作畫,談藝術,林家並收藏青年顏水龍畫作,資助顏水龍留法費用。
除顏水龍先生之外,台灣早期畫家如陳植棋、郭柏川、陳澄波、楊三郎、李石樵、廖繼春、張秋海、郭雪湖等,亦在日本時代是霧峰林家座上賓;又從林獻堂日記中看到,王白淵在東京美校求學時,亦曾請託其彰化二水家族長輩到霧峰一趟(註:王白淵與謝東閔是同鄉及同學),請林獻堂寄付,雖然林獻堂當時沒有見到王白淵本人,也不認識他,日記中還寫到王白淵是音樂家,但看王白淵可以考進東京美校,認為他是人才,仍不吝資助。
對林獻堂先生來說,顏水龍只是他結交的眾多台灣青年才俊之一;但對顏水龍來說,林獻堂先生卻是他前半生最重要的貴人。
林獻堂日記等於是一部台灣近代史的縮影,內容涵蓋日本時代到終戰初期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日本時代重要的台灣人幾乎都與林獻堂有所來往。這部日記是台灣最珍貴的私人史料,應屬於全台灣人民所共有。
筆者在本站其他欄曾提過,如果終戰後台灣獨立建國,以林獻堂先生學經歷及全台的人脈班底,林獻堂應該是總理級,甚至總統級人物;如果台灣被中國併入,林獻堂亦應是省長級人物。事實上戰後第一屆省議員選舉及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林獻堂都有投入並當選,並志在台灣省參議會議長,以一償數十年來推動台灣議會運動之願,然半路殺出半山黃朝琴,林獻堂只得黯然退出議長選舉,只當陽春議員。
1949年,蔣介石被共匪擊潰,逃到台灣,在台灣建立小朝廷,林獻堂未能在自己故鄉養老,稱病到日本東京醫治,最後竟不敢回台(深怕回台後被蔣幫政權所迫害),卻於1956年老死異鄉。林獻堂一生在台灣與日本對抗,爭取台灣人應有的普世價值,亦即人權、平等、自由、民主;最後卻在「祖國」來的統治者下,卻老死日本國東京,令人感到荒謬錯愕,實在是台灣人的悲哀。
本套日記原存於林獻堂先生長孫林博正先生處,由台灣中央研究院與林博正先生合作,就日記內容進行解讀、註解,並於2000年開始,將日記(1927至1956年在日本東京逝世)出版,到2004年己出到第十冊(1937年),未來應會繼續出版;此誠為台灣近代史研究之大事。
本日記出版團隊之主持人,為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許雪姬教授:
許雪姬所長紹介:
http://th.sinica.edu.tw/per2-hchsu.htm
若對本書有興趣者,可至:
出版品目錄:
http://www.sinica.edu.tw/%7Ethlib/pubca.htm
灌園先生日記(林獻堂先生日記)紹介:
http://www.sinica.edu.tw/%7Ethlib/pubsim.htm#MRling
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http://th.sinica.edu.tw/
電話: 886-2-27880539
郵政劃撥: 17308795 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林獻堂日記之內頁
出處: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灌園先生日記—政治與文化菁英筆下的女性(一)
此頁是1927年11月3日《灌園先生日記》,寫的是去歐洲荷蘭旅行見學的見聞感想。
值得細究的是買來的日記本的樣式格式,林獻堂本人筆跡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