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時代的台南赤崁樓(約1930年)

顏水龍教授一生作品極為多元,是與他同輩的其他台灣畫家所少見的。
顏水龍教授的作品,見於顏水龍教授的傳記、畫冊、研究之中。
不過,顏水龍教授有一個很特殊的作品,今已不存,也很少在過去顏水龍的研究中被提及,那就是他曾參與過1944的台南赤崁樓古蹟整修的油漆部份(古蹟中的彩繪、建材的油漆)。
顏水龍教授雖是學洋畫出身;但因為顏水龍教授1930年代曾環島做台灣手工藝考查,原住民工藝美術考查,在1940年代初在台南州一帶做工藝指導;相信他對台灣傳統廟宇的彩繪油漆的用料、技法,應該也很熟悉,也一定認識從事台灣傳統建築的工匠師傅。
上一段提到此作品今已不存,指的是顏水龍教授經手過的油漆彩繪今已不存,赤崁樓古蹟建築本體大致仍完好。
因為赤崁樓在1960年,曾由當時成大建築系教授賀陳詞住持整修。當年的國民黨外來政權,對鄭成功相關古蹟非常重視,希望把鄭成功在台灣的史蹟加以整理,以鄭成功反清復明的故事為師,教化台灣人民,強化蔣介石政權的正當性。例如赤崁樓整修,延平郡王祠(日本時代開山神社,有日本神社及福州式祠堂)全數拆除,改成清式宮殿,並在南側新建一座民俗文物館。
1960年的赤崁樓整修,很遺憾地竟然把所有木構架的構造,全換為鋼筋混凝土,顏水龍在1944年的油漆彩繪,也被重做一遍。
1988年,赤崁樓又重新整修,這次由成大建築系教授孫全文主持,彩繪油漆也再度重來一遍。
所以顏水龍教授1944年的彩繪油漆,今已不存。